大国外交2023

[db:作者] 2024-02-26 公司动态 31

国际形势依然不太平,2023年刚刚过去。地缘冲突依然威胁着全球和平稳定,全球经济的复苏动力也并不充足,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仍在持续面临着变革和挑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大国外交的艰巨任务,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2023年,中国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担当与作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为国际安全破解困境,中国大国外交献计献策

六只棕色木条相互巧妙地锁定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这正是中国在2023年11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时向安理会成员赠送的纪念品——鲁班锁。

“鲁班锁就像和平一样,拆卸容易,组装难,破坏容易,重建难,贸然行事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破坏。它也像当今安理会所面临的难题,只有通过深入观察、细致分析,采用科学方法,保持耐心与信心,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

2023年11月1日,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左)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锷 摄

解开鲁班锁,需要耐心和智慧。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更需要真诚、正直和良方。

2023年的世界,各种矛盾凸显,地区冲突不断,维护和平稳定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在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后,于2023年2月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阐释了倡议的核心理念原则,明确了倡议的重点合作方向,并提出了倡议合作平台和机制的建议设想,展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和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

中国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者,更是坚定的践行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不断呼吁维护世界和平,为实现共同安全而努力。

围绕*新一轮巴以冲突,中国在推动停火和平方面做出了努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向联合国“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发来了贺电,阐述了中方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外交部长王毅与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要和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访问了中东五国并出席了开罗和平峰会,展开了穿梭外交。中方还向加沙地带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作为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中国主持召开了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并与其他相关方共同努力,推动安理会于11月通过了冲突爆发以来的首份决议,彰显了国际社会促和共识。沙特国际问题专家艾哈迈德·易卜拉欣说:“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
2023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明确提出了解决危机的重大原则和走出危机的清晰路径,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政府派出了欧亚事务特别代表与各方广泛接触和交流,5月访问了俄乌等五国,8月赴沙特吉达参加了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努力推动危机政治解决。约旦国际问题分析人士赛义卜·拉瓦什德评价,中国积极倡导停火和谈、主张对话谈判,为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做出了不懈努力。

就阿富汗问题而言,中国针对此问题发表了《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明确表态中方坚持“三个尊重”“三个从不”,提出一系列可行办法,涉及稳定局势、和平重建、反恐禁毒、国际协调、缓解人道危机等多个方面。

在过去一年间,中国为全球安全倡议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之一,即推动沙特与伊朗和解。3月,沙伊在中国的支持下达成了北京协议,三方发表了联合声明。4月,在中方的见证下,沙伊双方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已中断7年的外交关系。这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重大利好。沙伊关系得到快速修复,带动中东地区多个国家走向和解,卡塔尔与其他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也开始向好,叙利亚重返阿拉伯国家联盟。长期遭受外部干涉而陷入动荡的中东地区掀起了“和解潮”,求和平、谋发展、反干涉成为地区国家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副教授史蒂文·赖特这样评价:“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复交开启中东和解新时代。”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中国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守公平正义,为动荡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美国《欧亚评论》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人们正在见证21世纪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中国已成为维护全球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亚太、非洲和拉美国家都看到了这一点。”

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支持者、推动者和维护者,是国际社会维护与保障和平的坚定力量,为世界与地区和平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二)为解决全球发展问题贡献中国力量

“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中方愿同印尼总结成功经验,做好后续高质量运营,培育雅万高铁经济带。”2023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时这样说。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开通运营两个多月,这条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的高铁线路已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它不仅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还带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沿线经济发展赋能。佐科表示,希望印尼更多发展规划能够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

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携手世界、共谋发展的*新例证。

这是2023年12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德卡鲁尔车站附近拍摄的一列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在非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开港运营,津巴布韦和安哥拉国际机场航站楼顺利落成,科特迪瓦科科迪桥建成通车……2023年8月,中非领导人相聚南非约翰内斯堡,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

在亚太,2023年9月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就“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印太展望互利合作发表联合声明,并通过农业、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文件;在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为共同打造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指明方向。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2023年10月举行于北京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150多个国家参加,达成总金额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提出携手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展现一种新的现代化愿景。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说,中国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倡导不同国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谐共进,“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的重要贡献,更代表着希望和未来”。

各国共同致力于实现全球现代化,发展是关键。自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来,中国一直推动国际社会重新关注发展,将发展议题置于国际合作议程的核心位置。2023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中方主办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成果展示高级别会议,发布《全球发展倡议实践成就与世界贡献》报告。与会各方高度评价该倡议对于凝聚发展共识、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突出贡献,并一致表示期待深度参与倡议合作,坚持多边主义,重振全球发展议程。

从启动与洪都拉斯的自贸协定**轮谈判,到与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和塞尔维亚分别签署自贸协定,从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首轮磋商,到与新加坡签署关于进一步升级自贸协定的议定书,中国自贸伙伴的范围不断扩大。

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各大展会纷纷恢复线下举办,为各国提供更多机遇,共享中国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于11月底至12月初在北京举行,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共有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签署合作协议和意向协议超过200项,涉及的金额达到1500多亿元人民币。在一些国家提倡“脱钩断链”和建立“小院高墙”的背景下,各国企业通过实际行动共同发出了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声音。

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韦罗妮卡·尼基申娜认为,当一些国家大行贸易保护主义之时,中国通过举办一系列展会等活动与世界共享中国市场,以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体现中国开放包容、普惠平衡、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三)为完善全球治理展现中国担当

“中国与美国达成的共识是COP28开幕前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共识里的)这些目标将对我们子孙后代产生意义深远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谈到中美两国11月中旬发布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发出这样的由衷感叹。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挑战之一,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中国11月初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后,又与美国达成上述共识,向世界展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为11月底开幕的COP28注入动力。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既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也和其他缔约方一道积极推动对话磋商,提供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终推动被称为近年来“*困难”的气候会议取得成功。在大会闭幕全体会议现场,中方呼吁取得广泛共识,多方代表明确表示“我们认同中国”。

参会人员在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全体会议上,起立鼓掌,以庆祝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宣布达成“阿联酋共识”。

中国对气候变化采取了承诺和行动。战略通路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多德韦尔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在采取气候行动方面采取了慎重的承诺并超额履行了这些承诺,其他国家应该学习中国的经验。

构建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对于应对全球性的风险挑战至关重要。维护大国关系的稳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2023年,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和平共处、整体稳定、平衡发展的大国关系体系,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稳妥应对中美关系面临的困难挑战,到年中接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高官访华,再到习近平主席11月赴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并就管控分歧和开展相关合作取得多项成果,中国面对美国持续挑动“大国竞争”,在坚决维护自身权益的始终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发展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

中俄领导人2023年实现互访,为两国关系擘画新蓝图。双方高层往来频繁,中俄战略安全磋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等机制运转顺畅,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保持良好合作,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

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恢复线下举行,双方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就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作出战略指引,发出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

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反映世界各国合理诉求。2023年,中国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方向,继续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从1月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邀请习近平主席作视频致辞,到“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9月在古巴哈瓦那举行,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出加强团结合作的强音,共同致力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代表性和发言权。

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合作机制扩员取得新进展。7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正式接收伊朗为成员国,批准签署关于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8月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等获邀加入金砖大家庭。

据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副教授苏兹达利采夫表示,上合组织和金砖合作机制正成为新兴的多极化世界中心之一。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刊文认为,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两场会议表明世界地缘政治秩序正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经济重心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

(四)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中国方案

一年来,不论是致力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还是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外交都基于人类同处地球家园、世界各国命运与共的根本认知,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高目标。

2023年,中国与多国关系提质升级,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范围更广、质量更高。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同中亚五国实现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同越南宣布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3月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倡议强调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更丰富和拓展的可能性。

通过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如中俄体育交流年、中巴旅游交流年、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等,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诚意愿和切实行动。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于2023年9月23日,*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和数字火炬手点燃了主火炬。

津巴布韦《星期日邮报》网站刊文评价,三大倡议充满中国智慧,对于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携手应对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将为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年底,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新征程对外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会议特别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进行了深刻概括和总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是中国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高级研究员伊萨克·安克拉认为,从本质上说,中国外交政策议程的主题和框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为中心内容。这一概念明确表达中国关于加强全球治理、应对全球安全和发展挑战、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观点。

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蕾哈卜·马哈茂德表示,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将极大推动实现国际安全、和平与发展,有力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放眼全球,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必将在世界舞台上演奏出新的华彩乐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记者刘赞 宋盈 朱瑞卿

上一篇: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 《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日起施行
上一篇:网红”如何变长红”?——热雪”沸腾的背后

猜你喜欢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13800138***